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随着广州逐步开放堂食,在家办公两个月的我,终于可以出门去喝一杯手冲咖啡。

  作为一个既要码字做评测,又喜欢拍小玩意的人,日常出门通勤,除了两台手机,我还会带上相机和电脑。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但老实说,要将 1.2kg 的相机和 2 kg 的 MacBook Pro 背上街绝不是件轻松的事,抛开这些设备重量不说,单就电脑充电器、相机电池、充电宝、相机包这些周边就已经给我增加了数百克重量。

  为了照顾我的肩膀,这段时间我在试验一套减负方案,减少出门装备,并将 iPad Pro 变成我的「第二台电脑」。

保护肩膀,从减负开始 

  为了让我出门所携带的东西最大限度减少,我将出门所用的双肩相机包换成单肩包,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相机包内海绵内胆的重量,同时也控制我放设备进去的数量。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相机我将 24-105mm 镜头卸了下来,放弃广角端用手机取代,套上重量更轻且焦段适中的 35mm 定焦,实在需要用到长焦段,那么我开 APSC 模式也能获得 50mm 焦段的 1000 万像素照片。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虽然放弃广角和长焦确实会在拍摄某些场景中不太方便,但这样我能将相机重量减到 845g,比之前足足轻了两台 iPhone 11 的重量。

  但最关键的是电脑方面的减重。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2kg 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显然是个健身器材,这里我考虑到平时出门只是码字、简单修图、刷刷微博,实际上用不着这台 MacBook 太多性能,因此我才选择用重量是电脑四分之一(468 克)的 iPad Pro 去代替电脑。

  不过 468 克只是这台 iPad 的净重,我还需要其他配件扩展出更多功能。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 相信我,在经济舱你不会想掏 15 英寸的 MacBook 出来。

  有人说「iPad Pro 就像相机,配件就是它的镜头」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到位,虽然我的工作很少需要用到 Apple Pencil,可我必须要给 iPad 配备双面夹键盘打字,而这里就让 iPad 的重量从 468 克飙升至 765 克。

  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比电脑要更轻。

  机身本身的减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配件上的减负,这也是我从之前 iPad Air3 升级到 iPad Pro 的主要原因,图的就是 USB-C 比 Lightning 有更高的可扩展性。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传照片是我比较常用的功能,USB-C 接口能通过数据线读取我相机内的文件(支持索尼、哈苏相机),无需通过其他介质,这一点和我使用 MacBook 时的体验一样,只需一根普通的双头 USB-C 数据线就实现。

  若实在需要扩展,其实现在也有不少厂商针对 iPad Pro 设计出专用的扩展坞,比如像我同事梁梦麟的这个组合,就是是一台「准电脑」级的配置: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另外如果需要连接外部存储,这里我是用了闪迪的 128GB U 盘,传输速度也不差,可以方便我在 iPad、手机和 Mac 之间导数据。

  当然,小文件传输还是首选 Airdrop 更方便。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在这套方案下,我的装备重量缩减 50%,更关键的是单肩包配衣服比双肩包容易多了。

  iPad 在进步

  无论是入门的 iPad 还是最顶配的 iPad Pro,几乎在苹果每次推出新 iPad 后,都会有「iPad 能否取代电脑」的提问,这个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在策划这篇文章时,其实我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我最终也只是用「第二台电脑」更严谨一些,因为即便是强如最新的 iPad Pro,它都还没达到能取代电脑的地步。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但有一点我不能否认的是,苹果自 2018 年开始,一直在尝试通过将 iOS 和 iPhone 区分出来,以及定制设备功能的方式,增加 iPad 的独立工作性。

  最具代表性的是去年面世的 iPadOS,这相当于在 iPad 和 iPhone 之间画一条分界线,用命名和功能将系统独立出来。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其实在 iPadOS 诞生之前,我一直在用 iPad 的分屏功能来同时写稿、查阅资料,这种能让我提升工作效率的方便,甚至让我一直期盼苹果在哪天能将分屏移植到手机上。

  所以基本上,搭配键盘后的 iPad 就已经能够满足我最基础的内容创作任务,像写文档、处理表格、社交分享、线上会议这些轻办公操作,iPad 也基本能够完美解决,而且比使用电脑来完成更加轻松。

  而在 iPadOS 之后,分屏的操作明显变得更加自然,拖动图标直接分屏的方式,相比以往的菜单分屏在时间上高效了数倍。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SideCar 是我在 iPadOS 推出后用得较频繁的功能之一,原因是因为我经常需要看发布会撰稿,我需要至少两个屏幕来显示内容,所以 iPad 就成了我可以放在包里的电脑副屏,可以让我一边敲电脑键盘,一边看视频;或者一边看视频,一边截图。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前面我曾提到在包里会备上一个 U 盘,作用也是因为 iPadOS 所增加的文件管理器读取 U 盘的功能,这个功能在传输小文件时其实并不会体现出优势,因为有 Airdrop 和 iCloud。

  能体现出优势的场景在于像转移 50-100 张 RAW 格式照片这种动辄数 GB 的大型文件包,或者 20 分钟 4K 视频素材的时候。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在 iPadOS 发布初期,其实我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太大感觉,然而在更深度使用以后,我发现 iPadOS 除了将 iPad 从普通 iOS 划分出来以外,它还有着让 iPad 超越普通 iOS 设备,将功能更接近于笔记本电脑的任务。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以为我的观点和前文有矛盾,但先别急,请听我继续分析。

  它越来越像电脑,但它依然不是电脑

  就在我撰写文章到这里时,苹果在官网上更新了 iPad Pro,然而最吸睛的其实并不是设备本身,而是那个能支起 iPad Pro 的妙控键盘。

  这个键盘采用全尺寸布局、加入触控板、支持手势操作,在交互上已经很接近现有的 MacBook,熟悉 Mac 的用户切换过来无需花费太多重新适应的成本。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触控板的操作要比触屏交互舒适不少,尤其是在像框选、拖拽文档、调整表格这些需要精准选择的操作,通过小圆点来点选,显然要比触屏要方便许多。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而与此同时,iPad 上的这块触控板也能支持像 Mac 设备一样的手势操作,比如多指左右滑动切换程序、多指上推进入多任务、双指放大、单指点选……

  基本上,如果你已经熟悉苹果的触控交互方式,那么这块触控板的操作你应该也不会陌生。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在触控板加入后,iPad 的交互变得更接近于自家的 MacBook,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几年前的 11 英寸 MacBook Air,对于经常用 iPad 来码字的我来说,这种更方便精准操作的升级显然能让我事半功倍。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 小圆点会自动吸附到图标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 框选—拖拽文案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其他 iPad,在升级到 iOS 13.4 以后,也能通过蓝牙连接第三方鼠标、苹果自家的妙控板、妙控鼠标这些无线外设。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不能将 iPad Pro 当做我的主力电脑,因为我除去写稿、后期图片,还有其他任务,一旦我需要执行更复杂的任务,电脑依然还是我不可缺少的主力设备。

  主要原因是 iPadOS 本质上还是 iOS,即便苹果一直努力通过功能将它区分出来,但系统所运行的依然还是 iOS 程序,目前 iOS 平台虽然有不少优秀的图片、视频后期软件,但在功能性和操作上它们都没有电脑端版本来得全面、方便。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比如说在内容创作前期,当我需要对一段 4K 视频做画面调整、素材添加、声音调校,那么 iOS 程序并不能满足到我这些需求,这时我一定要打开电脑用 Final Cut Pro 或 AE 来处理;

  再比如说在后台排版时,使用电脑我能成批点选拖拽上传素材,但在 iPad 上我只能在相册逐一选择,这样就增加了我每次排版时的所需时间,如果这时身边有电脑可用,我会毫不犹豫使用它。

  这些使用场景虽然以 iPad Pro 的性能和功能都能实现, 但由于并非是所有 iOS 程序、网页都根据 iPadOS 的交互去优化,部分软件仍然还停留在过去的系统交互方式。

  而且由于这些软件本身都是以移动版的方向开发,优先考虑的是移动设备性能和运行消耗,功能上自然也没有电脑端全面。

  比如说系统自带的 iMovie,目前移动版就只有电脑端的部分精华功能,预设模板也比电脑端要少一些。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当然,苹果也一直在努力让 iPadOS 程序变得更加「桌面化」,去年上架的 Photoshop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但要让所有程序拥有取代电脑端的能力,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要考虑设备性能这个主要因素外,还需要对 iOS 特性重新开发,同时又不能影响电脑端的优势,这里就需要考虑非常多的东西。

  而要将所有 iOS 软件另开分支去为 iPad 专门优化,那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所以,即便当前 iPad Pro 的交互在妙控键盘加持下有着明显提升,它只是在交互上更接近于苹果想让 iPad 所朝向的「大屏轻薄笔记本」形态。

  我认为,在我所用的 iOS 软件提供桌面级功能前,我仍然不会用它来取代我的电脑,它虽是我轻办公和短途旅行减负的首选,但更复杂的任务我还是需要电脑来完成。

  是不是生产力工具,不应由设备去决定

  自 2018 年推出新一代 iPad Pro 以来,苹果一直赋予这条产品线「生产力工具」的属性,而通过这次的 iPadOS、妙控键盘、双摄像头、激光雷达扫描仪,我们亦能看到,苹果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对 iPad 生产力适用范围的思考。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但无论是 2015 年的 iPad Pro,还是 2020 年的 iPad Pro,每当新机登场时我们总是在疑惑,这种配置先进、售价不低的设备,最终是否会成为常驻床边的大屏 MP4?

  或许,对于并不需要依赖 iPad 便携、手写特性的用户来说,无论是哪一款 iPad 都是用于放视频、盖泡面的工具,它唯一的优势,就是比用笔记本电脑盖泡面要方便。

  但是,这是否代表 iPad 就不配有「生产力工具」之名,只应该是一个娱乐设备?或者只是一个电子相框?

  爱范儿办公园区附近有一家「不方便面馆」,里面的装修都是走简约风,简约程度就连收银台都没有收银机。

  但他们有一个支架固定着一台 iPad Air,每次我拿商品去结账,他们就用相机扫描条形码,然后再扫描二维码收款,这个过程只要一台 iPad 和一个专用 App,就连兼职生都会用。

  但是能够收银创造财富,这就是 iPad 对于商户的生产力。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我们摄制组在户外拍摄视频并没有题词器,要是真忘词了,iPad 就是我们摄制组的题词工具,9.7 英寸的大小刚好能让三米外的我看清台词,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我们需要人力把 iPad 举起来。

  但能解决燃眉之急不影响进度,这就是 iPad 对于摄制组的生产力。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 爱范儿副总裁 Ping 是一位设计师,同时也是 iPad Pro 的重度使用者

  至于我自己,正如我在前面所说,iPad 给我带来的生产力就是能在飞机小桌板上「啪啪啪」敲出文案;

  对于设计师,它是一块能够随时记录灵感的画板;

  对于销售,它是一个会客展示方案的工具;

  对于学生,它是一个能书写的电子笔记本。

  虽然每款产品都标榜着「生产力工具」之名,但是产品的硬件潜能是否能完全被发挥出来,实际上是要看它被用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要判断 iPad Pro 是否具有生产力,关键还是要看当前的工作是否需要使用这种设备。

  毕竟哪怕强如 Mac Pro,如果它不能处理 Excel 表格,那么它对于每天任务是处理表格的人来说,也不能称为生产力工具。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对我来说,即便是 2018 年的 iPad Pro,它的硬件潜能仍然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但想要将潜能发挥出来,显然需要用妙控键盘这种周边设备去实现更大的产品价值。所以我并不考虑升级最新的 iPad Pro,但是妙控键盘这种能提升我工作效率的设备,还是值得考虑升级的。

  而新 iPad Pro 更像是苹果为 AR 开发者准备的创意和测试平台,激光雷达的加入,使它成为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大屏 AR 设备,同时也使它成为开发者们的「第二台电脑」。

iPad Pro 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台电脑」

  iPad Pro 到底是不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在今天看来其实已经是一个「只存在于讨论、不影响决策」的话题。

  对于想摆脱电脑负担,或者需要大屏专业平台的人来说,它是一个不错替补的工具;而对于日常本来就是对 PC 有重度依赖的人而言,它也只不过一个万元智能泡面盖而已。

  但与其寻找真正的「生产力工具」,不如尝试了解自己需求更理智地消费,看爱奇艺其实用不着 iPad Pro,用两千元出头的 iPad 也很香。

  •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采集,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均已注明来源,如未注明可能来源未知,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