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 年,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的创业大街也曾经人声鼎沸过。

  3W 咖啡作为早期知名的互联网的圈子和创新型创业孵化器的机构就坐落在此;36kr 也曾在此办公,现在氪空间还在这里;黑马学院,一家做创业黑马分享的机构,许多创业者都在此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 中关村创业大街. 图片来自:北京日报

  截止到去年 6 月,中关村创业大街这个传说中的「创业圣地」已经五周岁了。5 年的时间让中关村创业大街一共累计孵化了 3451 家创业团队,累计获得融资团队 1181 家,总融资达到 731 亿元。

  自从 2014 年 9 月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之后,全国正式进入万重创业的大浪潮,市面上的「智能硬件」如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样,瞬间席卷了全国。

  至于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这个,因为前段时间我突然想买一个新包用于通勤,想要有些不同的设计和功能,于是想起来几年前曾经流行过所谓的「智能背包」。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智能背包在当年也算是有一点代表性的产品,由此也引发出许多的问题,是不是生活中大部分的产品都适合与「智能」贴上关系?

  2015 年的乐泡 HiSmart 城市智能背包可以说是该品类中的代表性作品,设计上有乐泡一贯的独到之处,加上智能模块也做作的比较精美,整个产品的完成度相当高。

  归纳总结上来说,智能背包的「智能」属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一是集成了一些电子产品功能,比如可以连接手机蓝牙进行隔空操作的模块,比如模块化的充电宝,有的甚至还内置有 SIM 卡,另外内置 GPS 定位也是不少背包具备的功能。

  第二点则是专门为智能产品而进行的设计与空间分布,比如内置有笔记本、iPad 区域外还有充电宝,线材收纳等区域,耳机线和充电线可以经过专门的设计从而隐蔽优雅的伸出背包等等。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这在当时营造了一种「更完美更未来的出行装备」的错觉,以为人和手机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背包作为中转和支撑。但可惜这样的想法后来验证完全是方向错了,多此一举。

  如果说万众创业带来的是智能硬件创业热情和想法,那众筹平台的快速发展无疑成为了滋生和孕育这些想法的土壤,并让其中一些成功落地结果。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根据鸣金网的统计,在 2015 年 5 月 31 日时,全国比较知名的 9 家知名众筹平台的募资规模达到 38.08 亿元,成功发起 1198 个项目。

  京东众筹、淘宝众筹、青橘众筹、天使汇等都是当年在智能硬件领域非常有名的众筹平台,各种稀奇古怪的智能硬件都从这些众筹平台中诞生,一时间这些众筹平台都有点硬件工厂的意思。

  2016 年以前这些众筹平台上都是什么样的产品?在知乎有一个话题叫「有哪些特别扯淡的智能硬件」,其中得到高票数的回答几乎都在 2016 年之前。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代表性产品如智能水杯、智能饭盒、智能卫生棉条、骨传导音乐睡眠枕头、智能钢笔、智能珠宝等等。

  归类来看的话,一种很像老年人养生骗局一样,只不过把之前什么磁化水之类的行为换成了智能提醒喝水,记录饮水习惯,播放音乐放松身体助眠等等。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 校正坐姿的智能笔. 图片来自:搜狐

  另一种则是强行智能,比如智能卫生棉条、智能笔、智能珠宝等等,从逻辑上就不通,智能钢笔妄图用那么一丁点大的传感器来改善小孩子坐姿和握姿,不然笔尖就会缩回去,还会用语音提醒。但是概念全是生搬硬凑,实际体验又差到不行。

  就像当时大部分的智能硬件一样,经过几次大浪淘沙般的淘汰赛后,那些不实用的,强行蹭上智能车的产品如今已经杳无声息,而智能背包也已经逐渐从从业者的视线中淡出。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智能背包的消失和这今年共享经济以及科技无线化的快速发展也有着直接关系。在共享充电宝走上街头大部分商铺之后,带充电宝出门这一行为的必要就被大幅度降低了,同时快充技术的发展也让「随时随地充电」逐渐被「快速充好电」这一概念取代。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另一方面,原先为充电线和耳机线进行的设计,随着 TWS 真无线耳机与无线充电的流行也逐渐不再成为优势,线材的必要性乃至理线这一行为,都被无线化带来的优势抛之脑后。

  这些都是智能背包等产品逐渐从我们眼前消失的直接原因,而背包这一概念也终于回归到最原始的需求上,只是许多背包在内部空间仍旧保留了笔记本电脑和 iPad 的夹层区域,功能分区更加合理。

  翻回头来看,快充和无线化带来的便利性固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更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产品本身的「智能概念」过于脆弱。这些智能附加价值既非刚需,又和产品本身连接不够紧密。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那么有价值的做法是什么?成功存活下来的小米生态链就是一个不错的答案,或许他并非一个标准答案,但它的成功发展一定有其价值所在。

  在小米生态链产品中,最成功的产品应该要数小米手环,凭借着小米手环的低价和巨大的出货量,小米在智能穿戴市场牢牢占据着第二的位置。智能穿戴设备也是少数还有影响力的智能硬件,而从去年到今年,智能穿戴设备甚至还出现了一波回潮,尤其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都推出了数款新品。

  另一个发展方向则是智能家居。在小米之家的店铺中,除了手机及周边产品之外就属智能家居类产品了。从人体传感器到灯泡,从落地扇到电动拖把,从空气净化器到净水器,都是会直接影响人与家庭环境关系和交互的产品。

  在小米的生活类电商平台「小米有品」中同样也有众筹版块,从今天来看,目前在众筹的商品已经很少见当初那种不实用的产品,更多的是纯粹生活类用品,或者能够连接米家的产品。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我上个月在小米众筹买了一台带无线充电的紫外线消毒盒,就是一个很纯粹的产品,只有一个按钮,按下就会自动启动紫外线消毒,上面的盖子则可以无线充电。

  如果是在几年前,这个产品可能会具有蓝牙连接或者 Wi-Fi 连接,能够 app 控制开关,完成后能够 app 提醒等等。但一款「正常的消毒盒」其实只需要一根电源线和一个开关。

几年前流行过的智能背包们为什么都凉了

  当年智能硬件潮最劲头最大的时候,大家想的是「不管什么产品先加上智能再说」,这其实也算是一件好事,因为有句话叫「只有浪潮退去才能看出谁在裸泳」。

  这次硬件创业浪潮也为我们检验了究竟什么产品,以什么形式切入智能领域能够活下来,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经过这些浪潮活下来的产品才会更具实用性和生命力。

  今天,硬件创业其实依然在继续,只不过已经有种人到中年的成熟感,产品也更加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褪去当初的不切实际之后, 现在名为 IoT 的生态正在生根发芽,在和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进行结合后,这些产品正在「名符其实的智能设备」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采集,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均已注明来源,如未注明可能来源未知,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